这种对计数和计算的需要,很可能促使早期人类采用绳结记事,或者准确地说是计数,到后来才有了记录和书写的发明。
他们想吃安稳饭,不愿意也不敢得罪领导。纳税人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按照立法程序制定各项税收法律,除此之外的一切征收行为都是无效的和非法的,人民有权拒绝。
这样,哪家店应该交多少税,差不多就完全由负责该地段的报税员来决定了。按照他对出版行业的有限了解,他知道自己的稿费和版税都是税后收入。中国人的冷漠激怒了外国人,并表示了不满。第一个例子,2001年鞍山国税年收入33.7亿元,而我举报后2005年鞍山国税猛增到年收入115亿,这还是剔除了扶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减免税款17.58亿元和办理出口退税11.17亿元及两项共28.75亿减收因素后的收入。我们这里叫公园,却要收费。
虽然价格不菲,但考虑到地段不错,姚城京也就咬咬牙同意了。作为留学生刚到中国那段时间,我的收入根本没有达到美国公民要纳税的最低年度收入:8,200美元。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每一次重大产业革命的发生,不仅源于重大科学技术的突破,也离不开与技术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的有效支持。
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科技金融的发展只有在法治化的轨道上运行才能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从这个角度上说,深化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需强化政策性金融对于商业性金融的补充,优化权益类投资与债务性融资的组合,加强保险保障与资金融通的配合,通过业务融合、产品联动和工具创新等形式,增强科技金融的整体服务合力。二是畅通资本市场的流通机制。
在价格发现方面,金融可以通过促进交易来显示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二是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
三是增强科技金融服务整体合力。市场转板机制作为联系各市场板块的纽带,不仅可以为科技企业实现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提供通道,更重要的是,科技企业对于转板升级的追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其深化创新发展。举例来说,商业银行资金体量大,但其对稳健经营的追求与科技创新的高风险特征相矛盾。从国际经验看,不同国家的科技金融发展路径不尽相同。
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其融资需求各有不同。在风险管理方面,金融可以通过合约的有效安排实现创新活动的风险社会化。为此,需加快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的评估和交易市场,充分发挥科技市场、产权市场的创新服务功能,帮助金融机构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科技成果的公允价值,促进科技企业核心知产的资本转化与价值实现。而在信贷资金的回收环节,商业银行也可将科技企业后期所募集获得的风险资本,即企业融资性现金流,而非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作为主要还款来源。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进入专题: 科技金融 。美国的科技金融体系为资本市场主导模式,资本市场、创投基金在科技创新的融资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如在信贷资金的投放环节,商业银行可向创投基金提供风险贷款,再以创投机构进行风险投资的形式间接为科技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这样既可以借助创投机构的专业能力来甄别科技企业,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贷资金的风险隔离。二是建设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商业银行与创投机构的业务联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科技信贷活动的风险养老金是市场主流的长期资金来源,养老金融的蓬勃发展应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第三个支柱是个人养老金。第二个支柱是职业养老金,包含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随着养老金融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逐步认识到,财政政策不应成为唯一手段,必须利用金融市场促进三支柱平衡发展,尤其是大力发展针对第三支柱的养老金金融,以促进三支柱账户资金的平衡,对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不同的地区,实行有差异化的养老金融战略,实现养老金的时空最优配置。进一步发展养老金融,在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养老理财方面,一些银行于2021年12月开始试点相关理财产品和服务,到2023年1月末理财金额已达1004亿元。截至2022年末,全国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2.11万亿元。
第二支柱于2004年开始实施,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规模达到3.11万亿元。二是服务业领域的养老储蓄以及养老理财业也发展较快。
人们通常能较好地规划从退休到平均预期寿命之间的养老现金流,金融机构也能比较准确地估算平均预期寿命之前的人均养老资产总额,由此回溯三支柱对应的养老金总额要求及其可能的养老金替代率,做好金融活动规划。我国的养老金来源及相应的制度体系由三个支柱构成:第一个支柱是基本养老金,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类,由国家强制实施,是为了保障大多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前者也被称作养老金金融,后者则被称为养老产业金融。(作者:张苏,系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老龄化背景下兼顾经济增长与代际公平目标的养老金制度研究阶段性成果) 进入专题: 养老产业 养老金融 。养老金融与养老金制度有着密切联系。确保金融活动中养老金融的盈利属性以及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属性得到相互协调,需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是必由之路。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养老金融的要求,为养老金融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当然也要看到养老金融工作面临的挑战,尤其是以下两点:一是老龄化趋势加重了养老负担,对养老金融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
积极探索养老金发展规律,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率。关于后者,国家统计局专门颁布了《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其中的服务业包括个人养老财富管理以及遗产的金融规划等。
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养老金融需求巨大。目前,养老金投资回报中很大比例来自银行储蓄的复利。
二是在兼顾养老金融的双重属性方面实践经验不足、人才相对短缺。总体而言,可从如下方面进一步推进养老金融发展壮大。既包括养老金制度下,运用金融工具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以及在时间、空间上实现养老金最优化配置的金融活动,还包括运用养老金制度之外的资金,比如银行资金、保险资金、个人委托金融机构进行养老财富管理的资金,发展养老产业的金融活动。一是银行业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的推出,加大了银行对普惠养老机构的信贷支持,降低了普惠养老机构的融资成本,促使老年人照护、医疗以及智慧家居产业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养老金融必将迎来蓬勃发展。未来应积极推进养老金金融市场发育,推进实践创新。
我国开展养老金融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金融工作稳步展开,尤其是随着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养老金福利,养老金融正在有效地助力我国形成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养老金制度。养老金融具有明显的双重属性。
养老产业金融增长也非常迅速。养老金融务求资本金的绝对安全,不可能纯粹追逐利润,本金安全性一定是养老金融的显性合同条款。